中国应急救援服务中心
China Emergency Rescue Management Center
世界主要国家中小学全球胜任力课程比较研究

2021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十一:世界主要国家中小学全球胜任力课程比较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2-05-05  

   2021年12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滕珺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世界主要国家中小学全球胜任力课程比较研究”(批准号:)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开题报告会,评议专家组由饶从满教授、彭正梅教授、马健生教授、肖甦教授和王璐教授组成,专家组阅读了课题开题报告等有关材料,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开展课题研究的计划的报告,经认真和深入讨论,就研究工作的进度、重点及难点等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
   一、可行性分析
   1. 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课题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中小学全球胜任力课程进行比较分析,深入系统地研究“全球胜任力”在中小学落地的国际经验与基本规律,对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探寻中国自己的“全球胜任力”课程开发之道起到了借鉴作用和重要价值。
   2. 研究思路及内容明确,课题研究以课程的四个基本维度为分析框架,以课程社会学与教育的文化范式理论为宏观视角,分析总结世界主要国家中小学“全球胜任力”课程的经验与教训,对当下我们基于现阶段发展特征和历史文化逻辑提出有针对性的中国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
   3. 研究框架设计合理,方法切实可行。本研究将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分析课程的四个基本维度,每一个维度的研究既包括静态的文本分析,也包括动态的学习体验,既包括宏观全局的考察,又包括微观具体的案例,可行性较高。
    二、完善研究的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对“全球胜任力”与“课程”概念的梳理。由于世界各国全球化进程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因此“全球胜任力”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在概念使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概念适用范围,建议以各国开展“全球胜任力”实践的事实为依据(即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内如何回应全球化趋势),酌情将“国际理解教育”“全球公民教育”“跨文化教育”等相关概念及其内涵纳入“全球胜任力”概念范畴。同时,扩大并明确“全球胜任力”课程的选择范围。由于世界各国“全球胜任力”课程的表现形式不同,因此需强调本研究所选取的是广义上的课程,既包括“全球胜任力”的渗透教学课程,也包括专门的教学课程。
   2.进一步调整研究问题表述以回应现实问题,并建议增加对各国开展“全球胜任力”实践的“价值取向”的分析和解读。
   3. 紧密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进一步聚集研究方法。由于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世界主要国家中小学“全球胜任力”课程体系的差异、共性及其根源,因此研究方法的选用应聚焦于“文献法”,搜集和分析各国关于“全球胜任力”课程的政策、研究报告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中关于“全球胜任力”课程的有效数据。同时,辅以“访谈法”,访谈对象的选择应包含相关政策制定的参与者、课程设计者、管理者、一线教师、专家学者等。
   4. 进一步明确国别的选择及其依据。建议以近百年来各国提升“全球胜任力”、回应全球化趋势的动机为依据,包括“保持世界中心地位”(如美国、英国)、“改善国家形象”(如德国、日本)、“重返世界中心”(如俄罗斯)、“努力走向世界中心”(如中国)等,对研究对象国做进一步筛选并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国别。

Copyright ©2024 中国应急救援服务中心 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后台